藝術家 Artist
結合野地錄音素材、物件聲響裝置與電子合成音
從小學習古典音樂,因著迷於聲音的稍縱即逝特性而開始研究「聆聽」的各種現象。擅於透過野地錄音素材、物件聲響裝置與電子合成音的組合,改變聽者對於聲音的想像。近幾年的創作主題圍繞在長者族群、社會事件、文化觀察、記憶和聲音的感知性。
共創居民:王佳蘭、吳朝潭、李文章、李文龍、郭詩昇、趙王律、趙義雄、雷明順、簡明郎、France Dominquez Gutierrez
共創紀錄
record琬蒨的作品不僅採集了居民的聲音,也搜集了居民們對於礦山的想像。
「金瓜石對你來說是什麼顏色呢?」有些人說,雖然在山裡,但眼睛裡常常望去的是那片大海,和藍藍的天。有些人認為產金之地當然以金色為金瓜石的標準色!而且黃金瀑布、陰陽海也都有一抹金黃。
今天的目標之一是搜集聲音地景,琬蒨前往海岸邊的蓄水池遺構,防波堤曾區隔著鹹澀海水,守護居民們日常飲用的甘甜泉水。琬蒨詢問居民關於聲音的記憶,找尋現實中已消失,只存在於居民們記憶裡的聲音。
王律分享風聲,東北季風的強勁依然,但地貌不一樣所以聲音聽起來也不盡相同。她的先生趙義雄則說起以前聽過蛇的哭泣聲。李文章分享礦山過去沒有幾部汽車,但每每聽到汽車的引擎聲,居民的總是引頸期盼,那是載著薪資袋的老闆座車,是家家戶戶的生計。現在的濱海公路的車輛川流不息,但水湳洞一帶的人流卻不再像記憶裡這麼多了。火車聲、跑江湖的叫賣聲、漁港防颱作業時彼此呼喚加油的打氣聲,都已不復在。王律唱了「家」,這裡是她一生的居所。家裡樓上有伴唱機的李文龍喜愛唱歌,他選唱了「問酒」及「三年的舊情」,這一天沒有伴奏,即便清唱也依然好聽。
琬蒨想收集的,是礦山生活裡的樸質。
採集的當日午時是陰天,雲霧時而隱沒了海岸邊的基隆山,時而消散。王佳蘭將山海的變化轉化成為打擊樂,有趣的是,樂器來自家中的各種物品的聲響。而礦山樂手吳朝潭則以吹奏曲描繪礦山生活。他將兒時父親吟唱的記憶融入音符,常在家門前、溪野間吹奏,讓音樂成為生活與記憶的連結。退休的簡明郎則喜歡雄渾有力的演唱,也許像是喜歡山一樣,喜歡浩瀚寬闊的感覺。
他們都是石山里歌唱班的夥伴,而郭詩昇是幕後的大功臣,過去他整理閒置空間,透過參與式預算申請,將這裡變成居民們以歌會友的所在。
琬蒨也隨機採集了一些聲音。來自菲律賓的A Mei現在在祈堂街照顧雷伯伯,她和我們分享木匠兄妹的「Top of the world」,以及她深愛的家人們的照片。偶遇的五號路的奶奶則喜歡看花哼歌,花總是讓她覺得自在。
琬蒨收錄的不僅是聲音,更是這片土地上人們真實而樸質的生活記憶。
其他作品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