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旅花絮|第二封信:水湳洞,自然之歌

2025.07.20
2025山人旅行社

✉️ 第二封信:水湳洞,自然之歌

今年的礦山藝術季以 寄到225的一封信 為題,將已不再使用的225郵遞區號視為一種想像空間,穿梭過去的礦山樣貌,並想像未來。我們也以「信」的概念設計3條不同路線的文化行旅,本週末打開大自然寫給我們的書信——水湳洞,自然之歌。

在地居民、文史工作者 李文章 老師自幼在水湳洞長大,也曾投身臺金公司工作多年。那些黑白老照片裡的故事,在他的分享之下活靈活現,又充滿深度。

在路途中,我們覺察水湳洞的色彩,有三氧化鐵在石塊、溪流、海洋上留下一抹金黃,與遠方山頭的綠意相映成畫;大型採礦機械的灰階顯得礦山浩瀚,從高處俯瞰的黑屋頂,是人們在此生活的智慧與歲月。

關於黑色印象,李文章也形容那是礦工的顏色:出坑道,往往一身灰土,黑得只剩雙眼的白眼球,或是一排白牙齒,其餘一身上下均為黑色。這是礦山礦工的顏色。在塵土覆蓋成灰炭的身體皮肉下,黑的是坑道與艱辛,心卻是最紅最熱的,為一家人的溫飽,不畏黑暗前途,也為「黑色印象」。

旅程的尾聲,我們來到遠眺水湳洞漁港的威遠廟,由 Boris李晨豪 老師帶領下,大家紛紛以粉蠟筆為媒材,畫下今日所見的顏色與意象。有些人印象深刻的是灰色礦業遺址與綠意,有些人喜歡金黃色的河流,有些人畫上南瓜,象徵已經消逝的金瓜石露頭。

下一封信,我們要前往九份,尋找那些藏在街角巷弄間「詩」的靈感。

相關文章

related

© 2025 礦山藝術季 Mine Art Festiv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