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紀錄-鄭琬蒨X石山里歌唱班金瓜石聲音採集

2024.05.24
2024礦山事務所

琬蒨想收集的,是礦山生活裡的樸質。

 

藝文創作者王佳蘭的打擊樂

採集的當日午時是陰天,雲霧時而隱沒了海岸邊的基隆山,時而消散。居民王佳蘭說,人們總說與山海對話,但怎麼對話?佳蘭知道,她說長年居住在金瓜石,總看得見遠方的雲霧的變化,如這雨季的這兩日,基隆山時而顯現、時而消失時刻,她知道基隆山正反覆地和她說「嘿,我在這!我沒有不見唷!」

有時,佳蘭會把這些大自然的靈感透過家裡外頭的鼓敲擊出來,有時再加上家裡的杯子、盤子、桌子、椅子,所有東西都值得玩味!

Slide 4  

礦山樂手吳朝潭的吹奏曲

房子裡,礦山樂手吳朝潭和藝術家鄭琬蒨在討論要用什麼樂器來演奏,要收錄哪些樂器的聲音。朝潭選了「空笑夢」及「悲情城市」作為這次演奏的曲目。前者像是人們來礦山淘金人的旅程,總懷抱著對未來的夢想與願景,但往往如歌詞所唱的「夢醒來,只有我」。

琬蒨和吳朝潭一來一往說著樂理,調整著聲音的起伏,討論著樂器的音色。任何吹奏樂器,吳朝潭都能如數家珍,對於音樂的愛好,是來自於兒時記憶裡,父親時常的吟唱。他把對家人的思念與家鄉的情感放進音符裡,有時在家門口對著基隆山吹奏,有時去溪野裡,有時在過往的礦場採集地。音樂是生活的趣味,也是記憶的載體。

Slide 4  

France Dominquez Gutierrez的自在吟唱

在金瓜石採集溪流的聲音時,攝影師宇暘帶我們拜訪住在祈堂老街一帶的雷明順伯伯,他的許多記憶因為失智症的關係,日漸在腦海中迷了路,但他仍然和年輕時一樣爽朗、樂於待人。來自菲律賓的A Mei在這裡照顧伯伯好幾年了,她也學會打麻將,閒來沒事便會陪雷伯伯打麻將、消磨時光。

A Mei唱了木匠兄妹的歌,「Top of the world」的曲調就像是A Mei這個人,溫暖的、歡愉的、自在的。她的臉書封面是由數張照片拼貼而成的全家福。長年在外地工作,僅能透過網路與家人相聚,但她知道彼此平安快樂。

Slide 4  

返鄉由子簡明郎的氣勢演唱

簡明郎的家門打開就能遠眺基隆山,家裡的茶几擺著與妻子、朋友集滿百岳的紀念照。因為故鄉的記憶,他分外喜歡山。即便年輕時在臺北工作生活,他仍會時不時會撥空在週末或某個晚上,回金瓜石的家一趟。對他而言,在山中卻又能看見山的金瓜石老家,是最能讓他放鬆休息的地方。

簡明郎選唱「尚愛的人」和「刀馬旦」。他喜歡渾厚且有磁性的演唱,也偏好有氣勢的曲目。開始前他十分緊張,但當耳機裡熟悉的音樂傳來,他的演唱絲毫不生澀,穩定地、謹慎地完成了錄製。藝術家琬蒨其實想收集的是更偶然、樸素的聲音,不一定要有技巧,也不一定需要準備。但參與藝術計畫的居民們,都想拿出最佳的表現,一起完成作品。

Slide 4  

五號路奶奶的花

在前往石山里歌唱班的路上,琬蒨和團隊迷路了。在金瓜石的山區,google map不太管用。陌生人進入社區引來狗狗大聲吠叫,也因此讓我們偶遇了住在五號路的奶奶。奶奶喜歡看花,她說她看著花便會想哼歌・而她喜歡的也與花有關。

Slide 4  

時雨中學老師郭詩昇的吟唱

郭詩昇起年輕時來面試的那天,就被這座山城迷住了。過去他任職於時雨中學,陪伴礦山的學子一起度過無數個歲月,他也在此定居下來。他喜歡在這裡生活,也希望能夠為社區盡一己之力。他整理閒置空間,並找申請經費將空間整理成為一個歌唱班,讓居民們有一個以歌會友的去處,他喜歡淡水暮色。

Slide 4

相關文章

related

© 2024 礦山藝術季 Mine Art Festiv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