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歷年回顧

2024 Years review

2024 礦山藝術季|礦山進行式

MINE ART FESTIVAL

過去人們為了金礦來到了水金九,冒著生命危險進入礦坑尋找大地的寶藏,每當發現一條新的礦脈時,就會掀起一波「大著金」時代,礦不僅吸引台灣各地,還包括日本、中國等海外的掏金人潮,積累出富饒的礦業知識與礦山文化。如今,礦業榮景不再,留下來的歷史資產是如同黃金般的「文化之礦」,它乘載著臺灣歷史的過去,也指引著我們未來的道路。

然而,礦藏從來都不是暴露在顯而易見的地方,它等待的是願意冒險、在探尋中感受生命存在的人。吳念真在《多桑》旁白裡以「長子文建」口吻描述礦坑:「金礦濕濕涼涼、黑黑深深的坑洞,常讓我想像成一隻怪獸…」時光移轉世代變遷,開採「文化之礦」,並非容易之事。當初聚落居民們聚集在一起,一邊洗衣一邊閒聊社交的「洗衣場」,因人口流失和被便利的現代家電取代,洗衣井已成姑婆芋蔓生的棲地;日治時期的「剃頭店」—-「八角亭」,不敵納莉颱風的摧殘而坍塌;昔日的攤商聚集、人聲鼎沸的「酒保口」成為社區共作的菜圃;還看得見石砌牆基的金瓜石礦工醫院舊址,如今是鋪有水泥的空地停車場。在時間的河道上,過去和現在交疊在礦山歷史記憶的場址上,但不變的是人與自然的生命力。

第五屆「礦山藝術季」以「每個人都是一座礦山」為題,實踐「礦山藝術季」以水金九聚落居民為主體的定位,透過當代藝術共創的過程打開想像力與好奇心的感官場域。礦山不只有金礦,如果人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之礦」最關鍵的元素就是人,礦山作為一個詩意的象徵,它給我們的啟示是向礦工般勇敢的往內、往外去發掘屬於自己的「大著金」。「每個人都是一座礦山」向知曉礦山文化的在地居民學習,邀請具有鑿琢與轉譯文化的藝術家帶路,號召文化礦工們走出博物館,探尋山城聚落裡的寶貴的「文化之礦」。

2024 年度計畫

2024 PROJECT

礦山事務所

聆聽的身態 The Listening Me

鄭琬蒨 ft. 石山里歌唱班及礦山居民

人們喜歡以靜止的姿態眺望遠方的山海,隨著身體的移動,可以聽見聲音不停地變化著。本作品以田野錄音作為主要素材,以海岸、蓄水池、瀑布、河流、山間、歌聲、交談作為聲音的編排路徑,邀請人們以自由的姿態或坐、或站、或躺在裝置中,在隨機或倒轉的聲音裡,聆聽時間、空間與身體的變化。

#以聲音搜集生活記憶

琬蒨想收集的,是礦山生活裡的樸質。

採集的當日午時是陰天,雲霧時而隱沒了海岸邊的基隆山,時而消散。王佳蘭將山海的變化轉化成為打擊樂,有趣的是,樂器來自家中的各種物品的聲響。而礦山樂手吳朝潭則以吹奏曲描繪礦山生活。他將兒時父親吟唱的記憶融入音符,常在家門前、溪野間吹奏,讓音樂成為生活與記憶的連結。退休的簡明郎則喜歡雄渾有力的演唱,也許像是喜歡山一樣,喜歡浩瀚寬闊的感覺。

他們都是石山里歌唱班的夥伴,而郭詩昇是幕後的大功臣,過去他整理閒置空間,透過參與式預算申請,將這裡變成居民們以歌會友的所在。

琬蒨也隨機採集了一些聲音。來自菲律賓的A Mei現在在祈堂街照顧雷伯伯,她和我們分享木匠兄妹的「Top of the world」,以及她深愛的家人們的照片。偶遇的五號路的奶奶則喜歡看花哼歌,花總是讓她覺得自在。

琬蒨收錄的不僅是聲音,更是這片土地上人們真實而樸質的生活記憶。

#聲音地景

琬蒨詢問居民關於聲音的記憶,找尋現實中已消失,只存在於居民們記憶裡的聲音。

王律分享風聲,東北季風的強勁依然,但地貌不一樣所以聲音聽起來也不盡相同。她的先生趙義雄則說起以前聽過蛇的哭泣聲。李文章分享礦山過去沒有幾部汽車,但每每聽到汽車的引擎聲,居民的總是引頸期盼,那是載著薪資袋的老闆座車,是家家戶戶的生計。現在的濱海公路的車輛川流不息,但水湳洞一帶的人流卻不再像記憶裡這麼多了。火車聲、跑江湖的叫賣聲、漁港防颱作業時彼此呼喚加油的打氣聲,都已不復在。王律唱了「家」,這裡是她一生的居所。家裡樓上有伴唱機的李文龍喜愛唱歌,他選唱了「問酒」及「三年的舊情」,這一天沒有伴奏,即便清唱也依然好聽。

共創居民|王佳蘭、吳朝潭、李文章、李文龍、郭詩昇、趙王律、趙義雄、雷明順、簡明郎、France Dominquez Gutierrez

礦山事務所

空餘跡 Echoes of the Void

王怡婷 ft.新山里編織班

作品探討消逝與存在共存的可能性。透過募集早期的舊家具,回溯礦業公司員工宿舍遺構,並將其原本的家具功能性抽離,取而代之的是以金色金屬線編織而成的抽象軀體。這些金黃色線條透過居民共創,描繪、纏繞、塑形,構築起形態朦朧的虛空間,如夢泡影。

但也同時對應了過往生產製造的生活回憶,移動的痕跡,象徵著家的歸屬感,也同時回應了在過往時光下大家共同編織的夢想。

#參與式預算

王怡婷帶著金黃色的銅線及鋁線和礦山的阿姨們一起進行創作。這些參與創作的居民們來自黃金博物館參與式預算所支持辦理的新山里編織班。吳苓芳里長談起以前礦山的代工記憶,編織是過去的日常生活,而現在則成為閒暇時的娛樂。

編織需要手部細緻的動作,礦山居民並不陌生,但打破規則的編織方式卻是新鮮的體驗。在礦山的午後,大家一起透過參與工作坊,在一次次地纏繞、塑形,金黃色的線構築起一個個立體的空間。

#一起做的趣味

早期許多礦山居民的也都會承接家庭代工貼補家用,手工活是昔日日常,並不陌生,但當編織的步驟沒有一定的規律,隨著心思與感覺恣意變化時,有些人會覺得困難,而有些人則覺得趣味盎然。共創的過程,藝術家和居民一起開啟想像力,一起想像礦山的樣子。

共創居民|新山里編織班 王麗玉、方貴色、劉淑秋、陳英、楊惠絜、黃翁爽、鄭淑麗
特別感謝|新山里 吳苓芳里長
家具捐贈|周萬財、周高阿枝、周俊亨、林明彥、溫大維、魏欣妍

小山舞台

地方文化共演

礦山藝術季的開幕由優人神鼓社區擊鼓班和濂洞國小擊鼓班聯手演出,為藝術季揭開序幕!優人神鼓扎根社區多年,將藝術帶進社區,與礦山居民一起體驗及創造在地文化與國際藝術交融的生活美學,這次表演者非常特別,從小小孩到大朋友,共同完成一場跨代的合作演出。

7月20日,更有瑞濱國民小學薩克斯風打擊樂團和原民舞蹈社的精彩表演,精彩的表,再加上策展人魏竹君及在地文史老師吳朝潭進行精彩的導覽,一起度過一個美好的下午。

山人旅行社

礦山尋寶:黃金礦石!都來金瓜石!

帶路人|張英傑里長

跟著里長阿伯走訪繪本裡的礦山,想像人們在河裡淘金、山中採礦,鑄造金仔山城璀璨的黃金時光,了解作者所描繪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礦鄉風情與歷史。

📌 導讀繪本|《金瓜石:金仔山的黃金歲月》<br/>
📌 體驗活動|小礦車 DIY

山人旅行社

喃喃自語!探探水湳洞

帶路人|鑛山進行曲團隊

繪本裡,主角小老鼠硐仔,在土地公爺爺的協助下進行了一場礦坑的歷險奇遇!這場遊程也將帶您走訪過去的礦業開採的痕跡。尋找消失的濂洞車站、遠眺水湳洞的礦業遺址,探訪居民們生活的聚落。

📌 導讀繪本|《硐仔的黑金歷險》
📌 體驗活動|礦山馬賽克拼貼畫

山人旅行社

憶起回到焿仔寮

帶路人|羅濟昆老師

瑞芳地區是百年金、銅與媒的重要礦鄉,與臺灣產金、採礦的歷史息息相關 。此趟路線走訪九份街區,從熱鬧喧嘩的街區一同遙想過去採金的風華歲月。

📌 導讀繪本|《小金的奇妙歷險》
📌 體驗活動|礦山四季-折金脈

© 2025 礦山藝術季 Mine Art Festival All Rights Reserved.